• 注册
  • 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 关注:1 内容:4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踢桃巴灵 > 社区养老 > 正文
    • 社区养老
    •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呼吁:

      强烈要求社区开设平价大食堂,托老所,托婴所,解放大部分家庭主妇回归工作岗位,解决大部分40,50的就业岗位。
      我是70后,我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单位就有托儿所,大食堂,妈妈生了我们姊妹三个,也没有老人带,满了产假就是放在单位的托儿所里,单位还有食堂,爸爸妈妈中午不回家,我们就自己去食堂打饭吃。
      现在社区为什么不能开食堂,让老人,小孩能吃到优惠干净,放心的饭菜,让年青力壮的家庭顶梁柱没有后顾之忧,放心的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
      现在社区为什么不能开个托老所,有的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有了拖老所,子女可以白天把父母放托老所里,晚上再接回家,让老人不再寂寞空虚,还能享受和子女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现在社区为什么不能开个托儿所,延迟退休,鼓励生二胎,那么孩子谁带?
      希望社区能解决一个家庭的实际困难,让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中年人放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30余个品种物美价廉,方松社区食堂喊你来吃早饭啦

      踢桃巴灵  2021-04-11 09:48:56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为丰富居民用餐需求,近期,方松社区食堂在原有早餐品种基础上,推出了不少新品,牛肉煎包、生煎、竹笋鲜肉烧麦等颇受欢迎。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周五早上6点,食堂刚营业,就有不少居民陆陆续续进来,点上一份热腾腾、可口的早餐。不一会儿,收银窗口前就排起了队伍,“一碗雪菜肉丝面,加个荷包蛋,几钿”“一份锅贴,再要个刀切和白粥”……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1元的刀切馒头、2.5元的大肉包、1元的白米粥、2.5元的豆奶、6元一两的锅贴、7元的小馄饨……30余个物美价廉的早餐品种,让不少居民“挑花了眼”。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住在景怡花园的喻阿姨是这里的常客了,因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早餐需求量大,一天隔一天她总要来大采购一番。“我都买了好多年啦,虽然过来也有点距离,但是买过很多地方的早点,还是这里最好吃,而且可以每天换着花样买。”说着,喻阿姨给小松展示了今天的“战利品”,“我们家老头子嘴很‘刁’的,就要吃这里的,你看这个刀切馒头,发得多好啊,这么大一个才1块钱,又干净又便宜又好吃。”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食堂负责人介绍,喻阿姨买的刀切是这里的特色,和普通刀切不同,原料除了面粉和糖还加入了奶粉。不仅口感松软有嚼劲,还有阵阵奶香,老人小孩都非常爱吃,平日里一天就可以卖出约200个。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热门的虾肉大馄饨也是用料十足,12元8个,每一个里面都有一整颗鲜嫩的虾仁,由食堂师傅每天手工包制,是老食客的每周必点选项。近期,食堂在原有品种的基础上还推出了牛肉煎包、生煎、竹笋鲜肉烧麦等新品。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新品 牛肉煎包

      恰逢春笋上市,不加一粒糯米的竹笋鲜肉烧麦成了这几日的热门。工作间,师傅们正麻溜地和面、剁肉、包馅……上市1个月以来,每天销售量都在600个左右。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竹笋的鲜、脆与鲜肉完美组合,紧紧包裹在莲花皮下。蒸熟后,面皮因吸满水分而变得晶莹剔透,形美而味浓。“味道不输枫泾烧麦哦。”收银台前,已经尝过鲜的阿姨又买了几盒带回家,准备给家人尝尝。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新品 竹笋鲜肉烧麦 15元/盒

      本周起,食堂还在每个周末还推出了“老底子”现炸油条,让松江人重温小时候的味道~

      小松了解到,方松社区食堂所有售卖的早餐均出自食堂点心师傅之手,每天新鲜制作,不仅可以堂食,大部分都有半成品可打包带走。还在为早餐发愁的你,不妨来这里吃吃看吧~

      早餐营业时间

      周一~周五6:00~9:00

      周六、周日6:00~9:30

      文字、图片、编辑:周雨薇


      静安这些社区食堂火了!为老人“个性定制”,菜品丰富好吃还不贵

      踢桃巴灵  新闻晨报2021-04-12

      早饭豆浆、馒头

      中晚餐各三菜一汤

      两位老人

      一天三顿饭只需50元!

      而且还不用走远

      出个家门,在社区里就能吃上

      更为关键的是!

      菜品专为老人们“个性定制”

      科学配餐、营养均衡!

      以上这些

      静安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

      就能吃到哦!

      真真真方便又实惠!

      彭浦新村街道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截至2021年3月底,老龄化程度高达42.1%。在对近4万份社区需求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后,彭浦新村街道决定立足解决老年人助餐需求,积极推进以社区食堂为主要形式的为老助餐点建设

      经过六年努力,彭浦新村街道目前已建成五家社区食堂,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完成点位建设后,街道继续大胆创新,将标准化理念纳入社区食堂管理中,走出了建好、管好、用好“三步走”的“第三步”。

      今年4月初,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上海市民政局标准化试点工作专家组评估验收,成为全市民政系统首个社区为老助餐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试点项目,这也标志着街道在为老助餐服务标准化探索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均就餐量超2500客

      中午十一点,彭三社区食堂开始供应午餐

      看着显示屏上的松子鲈鱼、避风塘大虾、黄瓜腐竹肉丝、上海酱丁等20多个菜品,82岁的居民余梅凤开始“纠结”。

      “这个菜有点甜,今天这个芥兰肉丝挺合适您吃的。”听着师傅的建议,余梅凤最后点了五彩蒸蛋、清蒸中黄鱼,开始用餐。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余梅凤就住在毗邻彭三社区食堂的居民楼里。老人告诉记者,没有社区食堂的时候,老俩口的一日三餐都要自己买洗汰烧,不但精力跟不上弄不动,而且烧多一点就吃不完只能扔掉。自从社区食堂开张以后,自己和老伴基本一天三顿都吃食堂,真正解决了吃饭的大问题。

      “社区食堂无论是菜式,还是色香味都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早饭吃豆浆馒头,午饭和晚饭,我和老头子一起点个三菜一汤就可以了,一天三顿饭50元足够了,真的很方便、很实惠,最重要的是能够从厨房‘解脱’出来,轻松又省力。”余梅凤说。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和余梅凤老人一样

      把社区食堂当成自家饭堂的老人

      并不在少数。

      除了可以不用费心

      在家开“伙仓”外,

      菜品口味符合老年人的“胃”

      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社区食堂的菜虽然价格实惠,但口味一点都不比外面饭店的差,不会很甜、很油,烧得也很酥软,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人吃。”同样在社区食堂解决一天伙食的居民徐景根表示,在社区食堂吃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特别放心和安心。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记者从彭浦新村街道了解到,街道目前共有5家社区食堂,单店日平均供餐能力(含早中晚三餐)可达到600客以上,日均实际就餐量保持在2500客以上。五家社区食堂平均设有餐桌15张,餐座60个,目前均提供早、中、晚三餐服务。彭三、闻喜、共康等三家社区食堂提供下午面食点心供应,第一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社区食堂提供为老送餐上门服务。

      菜品定量保证营养均衡

      考虑到来社区食堂就餐的老人大多在60岁以上,牙口、肠胃等各方面都有所退化,而且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基础性疾病,街道各家社区食堂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要求,每天的膳食搭配不少于11种,每周提供不少于25种食材,确保每餐都有红肉、水产类、禽类、豆制品及绿叶蔬菜,尽量避免安排含有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食物,尽量避免安排过多高钠食物,确保膳食搭配营养均衡。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此外,社区食堂还出于

      老年人多发基础疾病饮食禁忌的考量,

      通过菜品定制量化标准进行科学配餐

      落实“两避免,两确保”要求,

      保障老年人

      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吃得满意。

      “我们这里每天保证提供20个品种的菜肴,荤素搭配,还推出了像炖盅、炖品等多种适合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的低糖菜品,要保证老人吃得好、更吃得健康。”据彭三社区食堂负责人董钧棠介绍,为了尽可能符合老人的口味,食堂不仅在菜品上注重营养均衡搭配,就连烧饭用的米也“暗藏玄机”将稻花香、沙田小町、糯米三种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烧制,这样烧出来的米饭吃起来又糯又香,老人们都特别喜欢

      同时,社区食堂还会不定期邀请老人对菜品质量、菜品价格、膳食品种、人员服务态度、就餐环境等项目进行测评,根据大家的意见进行动态调整。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在让老人吃好的同时,社区食堂还引入适老化理念,配备适老化餐具、防滑垫、轮椅等用具,方便有需求的老年人取用。记者在彭三社区食堂看到,食堂入口处有方便老年人通行的坡道,同时还特地做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小斜坡,让老人能够较为轻松的走下台阶,让老人用餐的安全感得到进一步提升。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社区食堂配备的适老化餐具

      标准化成为日常运营规范

      记者从彭浦新村街道了解到,在将标准化理念纳入社区食堂管理后,街道就构建起了由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等子体系构成的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基本框架,并在吸收现有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社区食堂餐饮服务工作实际,编制形成《彭浦新村街道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整个体系共含标准90个,其中街道自建标准就有46个,涵盖了社区食堂服务、管理、安全等方面的各项内容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据彭浦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黄燕介绍,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标准化体系项目与社区食堂的日常运营得到深度融合,标准化体系已经成为社区食堂日常运营的规范行动指南,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街道社区食堂的服务管理,实现了社区食堂服务效能和品质的显著提升和优化。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完善社区食堂服务标准体系,同时结合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以大数据、物联网等创新性技术为契入点,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化社区助餐服务建设,实现更智慧的送餐、用餐、点餐服务,提高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品牌“含金量”,让生活在彭浦新村街道的老年人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来源:上海静安


      物美价廉、就餐便利,还能满足多样化生活需求“老铁食堂”,社区居民的“心头好”(消费视窗·让社区生活更加便利②)

      踢桃巴灵 国际在线2021-03-31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在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铁食堂”,几名老人正在买饭菜。 陈文萍摄

      核心阅读

      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的用餐难题,还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让老年人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伴随着油煎声,色香味俱全的油条出锅了。

      3月18日早上7点,位于江西南昌市西湖区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的“老铁食堂”菜品窗口前,来买早餐的人排起了长队。

      “油条看着酥脆、吃着喷香,价格也便宜,只要一元一根。”住在附近的黄永兰几乎每天都会来这买早餐,“食堂是开放式后厨,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饭菜生产的全过程,吃得安心、放心、舒心。”

      近年来,不少居民小区同铁路二村社区一样,逐渐开办了一批服务居民的社区食堂,面积虽然不大,但物美价廉、就餐便利,有效解决了附近居民的用餐问题。

      食堂顾客盈门

      “以前,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现在有了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

      3月18日中午时分,家住“老铁食堂”对面铁路二村37栋的84岁居民罗美菊给自己和老伴点了一份粉蒸肉、一份红烧茄子。“以前买菜、洗菜、切菜、煮饭、炒菜,几乎每天都要花半天时间来做饭。自从有了食堂,我就彻底‘解放’了。”罗美菊说。

      “南铁生活区共有60岁以上老人5000余名,占总人口的30%,仅铁路二村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248名,其中很多是空巢、独居、失能老人。”南站街道党工委书记廖小兵介绍道,社区干部入户征求意见时了解到,辖区许多老人被“做饭难”的问题困扰多年,家里只有1—2个人,做多了怕浪费,做少了太单调,对建设社区食堂的需求十分迫切。

      “去年上半年铁路二村社区邻里中心刚建成,社区就让我们投票表决该中心的使用方式。包括我自己在内的40%的人投了建社区食堂,在林林总总十几项需求中排在第一位。”今年71岁的社区居民叶金汉对这次投票印象深刻。

      2020年7月24日,社区食堂正式营业了。在运营之初,食堂并没有确定名字,叫铁二食堂、爱心食堂、老年食堂的都有。后来南站街道开展了一次食堂征名活动,一周时间征集了30多个名字,初步筛选出10个名字后,通过网络投票最终确定为“老铁食堂”。

      “叫‘老铁食堂’有双重寓意,一是因为这里是铁路生活区,铁路职工多,二是因为‘老铁’也是铁哥们的意思,寓意社区邻里和谐、关系融洽。”叶金汉说。

      食堂的开业,将好事办到了群众心坎里。“如今看到食堂每天顾客盈门,真让人感到欣慰!”廖小兵说。

      合力破解难题

      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让老百姓吃上可口饭菜的同时感觉到实惠

      社区食堂虽然不大,但要办好不容易。廖小兵告诉记者,办好社区食堂要解决不少问题——

      相关证照怎么办?“老铁食堂”成立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证照办理问题。“一开始,因为场地面积狭小,难以单独配置消毒间、操作间、切配间等,很难符合监管要求,街道办了解情况后,出面帮我们跟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调整布局,加快了办证进度。”“老铁食堂”负责人熊壮壮回忆道。

      运营资金从哪儿来?“完全靠政府部门资金补贴,这样的食堂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引进第三方市场化运营,通过政府部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按照‘政府部门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让老百姓吃上可口饭菜的同时感觉到实惠。”廖小兵说。

      现在,社区对“老铁食堂”免费提供场所,不收租金,但水电气、人员工资等费用由餐饮企业自行承担。60岁以上的老人凭卡消费,享受八折优惠。

      目标定位准不准?一开始,“老铁食堂”的目标消费群体就是老年人,但后来经过走访发现,社区还有数量庞大的上班族、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家里有娃没时间做饭的双职工家庭等,他们也有就餐需求。如何在满足老年群体需求基础上,更多更好辐射社区其他人群,同时又不给食堂带来额外的资金负担,成为一个待破解的难题。好在经过整合区里、街道、社区以及其他社会支持力量的资金,这个问题平稳解决了。现在,社区食堂也面向中青年人提供餐饮。

      3月18日中午时分,在附近超市上班的魏玮买了两份菜,豆泡烧肉配青菜,一荤一素,只要13元。虽然不住在这个社区,但魏玮每天中午都在这儿用餐,“干净卫生便宜,吃完还能回办公室睡会午觉。”

      据熊壮壮介绍,食堂运营以来,没有做过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仅靠居民们的口口相传就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截至今年3月中旬,食堂每天接待量达到400余人,办理充值卡2794张,已经激活使用的有2165张,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周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部分附近职工吃饭难的问题。

      “今年元宵节,我们推出‘大菜预订’服务,准备了汗蒸鸡、红烧扣肉两道菜,专门提供外卖服务,一经推出就预订了70多份。”熊壮壮表示,未来计划每周推出一道主题菜品,让不会做饭的年轻人在家也能吃上大餐。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营利性质食堂不同的是,作为一家社区食堂,“老铁食堂”吸引了一大批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我们每天都会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菜单,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行动不便的老人可以通过电话提前点菜,社区的志愿者会免费将饭菜送到家中。”熊壮壮告诉记者。

      撬动社区服务

      在这里,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随着到“老铁食堂”就餐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老铁食堂”逐渐成为社区居民特别是老人们的活动中心。在这里,不仅饱了老人们的胃,也暖了老人们的心。

      “我们经常一起练习书法,每次练习完就到食堂一起聚餐,每个人点一个菜,大家边吃饭边交流写字心得。”社区居民蔡心浩、郭汉民、马助民是“老铁食堂”的常客,不仅常在这里会好友,还结识了一些新朋友。

      “今天太高兴了,是我最高兴的一天!”去年重阳节,102岁高龄的张继风在欢乐喜庆的氛围中,不时地对邻桌老人说。当天,家住铁路二村的10余名90岁以上的老人被请来品尝蛋糕、寿桃和寿面,在“老铁食堂”度过了一个多彩的重阳节。为老人集体过生日,是南站街道铁路二村社区基于“老铁食堂”这个平台,推出的一项敬老普惠措施。

      从吃饭延伸到聚会、祝寿等功能,离不开社区设立的“高龄老人生日关怀基金”的支持。廖小兵说, 设立这个基金项目的初衷,是因为许多老人不仅需要衣食无忧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抚慰。“我们就以食堂为纽带,定制适合老人的低糖、健康美食,邀请社区内高龄老人来集体过生日。”

      据了解,西湖区还以社区食堂为支点,构建“党群服务365”城市党建服务体系,提供“爱心义剪”“爱心义修”等服务,并着手建设集康复保健室、心理咨询室、书法阅读室、休闲娱乐室等功能为一体的“颐养之家”,撬动多元化养老服务,使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记者 齐志明)

      ■延伸阅读

      社区食堂 共建共享

      近年来,社区食堂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加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迪看来,人口老龄化将为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要破解居家养老需求和服务供给间日益突出的矛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社区食堂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近年来,越来越多社区食堂采取“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其中既有具有品牌影响力、多元化发展的专业团餐公司,也有专注社区养老的专业公司,主动进入社区餐饮并专注服务社区这一细分市场的公司也已出现。

      在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青海等被列入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省份,除了财政资金支持,还有诸如街道社区免费为养老助餐机构提供用房、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

      在上海,运营社区食堂的企业,有的用“中央工厂+中心厨房+网络平台+社区配送”的全新模式摊薄成本,通过堂吃、进单位和商务楼送团餐等方式开展多元化经营。

      在山东济南,当地鼓励探索多元化的就餐服务方式,具有中央厨房且连锁化经营管理的社会餐饮企业,可在其直营连锁店设立长者助餐窗口,增加适合老年人的菜品等,方便老年人就餐。

      社区食堂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能用简单的投资回报率去衡量。这意味着,要实现价廉物美,做到盈亏平衡,就要在用餐人员划定和运营模式上挖掘潜力、增加供给,写好共建共享大文章。

      (尚 文)


      民生十为 | 社区食堂上海走红 让老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踢桃巴灵  新民网   来源:新民晚报 2020-12-08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图说:潍坊社区食堂 新民晚报记者陶磊 摄(下同)

      在浦东浦电路上人流熙攘,居民们发现,一个颜值颇高的社区食堂在这里亮相。作为上海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潍坊社区食堂运营不久就迅速走红,让老人们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社区食堂一开就“火”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这个食堂看到,中午11时不到,已经有不少老人来这里就餐。和普通社区食堂不同,这个食堂有点“潮”,按照不同功能划分为“记忆”“相逢”“心传”“家常”“牵手”“关爱”等区域,让老人不但可重温记忆中“小辰光”美食的味道,也可在时尚的烘焙间学习制作点心等。潍坊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10日社区食堂试运营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办理老年就餐卡近5400张,日均服务1000余人次,每天提供近50个品种的三餐餐食。

      社区食堂为何一开就火?满足老人就餐需求是首要因素。截至今年8月底,潍坊街道户籍老年人约3.1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3.8%左右,老龄化程度比较高而且日益加深,老年人的助餐服务需求凸显。为了缓解社区长者用餐难问题,潍坊街道积极整合资源,建成了社区食堂。

      记者看到,食堂里,有老夫妻搀扶着来吃饭的,两个人点上4个菜,吃不完打包带走,晚餐也解决了;有老人在保姆陪同下,坐着轮椅前来就餐;还有老人独自前来,找个清静角落,静静地享受美食。食堂里还专门提供“半份菜”,价格实惠,也避免了食物浪费。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图说:潍坊社区食堂就餐方便,环境舒适,不少居民来到这里用餐

      升级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社区食堂,暖的不仅是胃。在食堂,记者遇见了一名志愿者,她已年过六旬,但作为“小老人”,仍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包括社区食堂的志愿服务等。全新打造的食堂不仅让老人享受美食的乐趣,也成为另一种交流平台。她告诉记者,自从食堂开了后,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太太经常在这里“蹲点”,还没开门就等在门口;到了打烊时候才离开,这里不但可以就餐,还可以和其他“老伙伴”们聊聊家常。食堂志愿者重点关注高龄老人的状态,发现异常及时和其所在的社区沟通,发挥长者食堂的特殊关爱作用。

      社区食堂,为老人提供了平价、放心的餐食,但要实现可持续运转,不仅仅依靠经营者和管理者。为此,潍坊社区食堂成立了社区食堂膳食委员会,由街道分管部门、职能部门、食堂运营单位、养老服务机构代表、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及志愿者代表等组成,不定期检查社区食堂餐品安全、卫生、质量,以及群众满意度等,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力量,监督运营单位不断提高服务品质。

      “社区食堂建成后,依托其在社区助餐服务中的核心枢纽作用,街道还将对已有8个助餐点提质增能,并在有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居委设立家门口微型助餐点,从而构建覆盖全社区、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1+8+X’助餐服务网络,不断升级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社区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晚年’。”潍坊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在今年,在陆家嘴街道梅三小区,一个全新的长者食堂采用“嵌入式”开到了居民“家门口”,通过智慧助餐系统,刷脸即可自动结算,实现人员识别、精准补贴和无感支付,老人再也不用担心饭卡丢失的烦恼。

      社区养老,社区食堂模式

      图说:居民点完自己心仪的菜,来到账台结账

      记者了解到,陆家嘴的长者食堂,打破原来由政府直接出资金“贴钱”的模式,转为政府搭平台提需求。通过“长者膳食改善计划”,借力陆家嘴社区基金会,采用“线上广泛募集+线下精准对接”的方式做大资金池,让区域内各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有针对性地参与到助老服务中,实现“政府搭平台、企业出资金、老人得福利”的三赢,也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社会风气蔚然成风。

      据悉,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建设,早已被纳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22年,将实现比2019年翻倍的目标。在助餐点数量增加的同时,通过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发挥服务倍增效应,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打造有温度的社区,将成为暖胃又暖心的好事。

      受惠者口述:天天调花头 好吃又省心

      我是陈忠华,今年76岁,和74岁的老伴一起居住在潍坊二村的老公房。因为身体还算好,过去至少要隔一天去菜场买菜,尤其是夏天买汏烧下来,也是一身汗。

      之前我看到其他地方有社区食堂,就想着,什么时候要是我家门口也有就好了。没想到今年梦想成真,走路5、6分钟就能走到,真是太方便了。中饭和晚饭我和老伴一般点个3菜一汤,一大荤、一小荤、一个素菜,加份汤,价格在30元左右,就能吃饱吃好。我特别喜欢吃社区食堂的红烧大排、家常豆腐,比有些饭店里烧得还好吃。而且菜品天天翻花头,越来越好吃。

      我们喜欢到这里吃饭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有许多志愿者,他们在这里默默奉献,让这里充满了人情味。食堂里还有许多社区里的老伙伴,大家一起吃吃聊聊,很温暖。

      数给你看:

      2008年,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首次被纳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的社区老年助餐点,基本满足了社区老年人享受就近、便捷、价廉的助餐服务的需要。

      2019年,“新增200个社区老年助餐点”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这是继2008年之后,本市再一次将社区老年助餐点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按照规划,之后的4年,上海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又兼具“社区食堂”功能的社区长者食堂将在各街镇“开花”。今年,上海“新增200个助餐场所”的市政府实事项目已完成212个。

      到2022年,上海市助餐服务点数量,将在2019年近800个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即不少于1600个(2019年起每年增加200个);助餐服务供给能力,也将在2019年日均服务约8万人的基础上“翻番”,达到日均16万人,覆盖全市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的5%。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宋宁华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