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模式:物业+社区养老服务
踢桃巴灵整理,2021-02-24
物业管理+社区养老服务正成为国家倡导的新模式
陈农夫药膳2021-02-23 09:56:16
截至2019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占总人口的18.1%。根据民政部最新预测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人,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很多养老院都是人满为患,很多公立养老院都需要排队入住,养老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
针对物业发展居家养老等社区生活服务,多部门联合发布新政。住建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要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随后,住建部等十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向养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经纪、快递收发等领域延伸,探索“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模式,满足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居住生活需求。
国家的政策红利与品牌经营的《天使之家》物管体系不谋而合,陈农夫认为,老年人是国家的有功之臣,拥有丰富的经验与知识,不应该被遗忘在养老院的角落里,应该跟中青幼生活在一起,继续发挥他们的余热,他们也能更好的得到年轻人的照顾。提出社区养老—长者院,让老年人在社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爱,老有所为!
天使之家除了社区养老长者院外,还联合社区人员成立天使舞台、天使教育、天使慈善、天使厨房,把社区的资源利用起来,让整个社区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如果物业能做到如此,这样的物业能更好的服务社区,弱化物业与业主的矛盾,真正成为大家都想要的和谐社区。
陈农夫天使之家养老服务有诸多优势所在。
1、老人能拥有天伦之乐。一方面很多老人都不想去养老院,希望跟家人在一起,另一方面年轻人需要上班,白天没有余力照顾自己家老人。天使之家社区养老很好的解决了这方面,解决了白天照顾关爱老人,提供老人健康营养饮食问题。
2、老人没有脱离社会。老人可能行动方面欠缺,但是却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这些经验和知识可以传承给下一代,老人也可以体现有自我价值观,活得更有尊严。
3、老人可以得到及时的照顾。老人可以居家生活,也可以在社区指定地方生活。不脱离社区,不脱离家人。老人一旦有事情,可以及时通过智能手表呼救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定时探望老人。
4、减轻国家养老负担,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家民政部门一直在给养老机构补贴,现有的养老机构不堪重荷,内部管理问题时有爆出负面信息,比如有报道养老机构饮食太差等。社区养老不但能减轻国家负担,而且管理受到社区人员的监督,比在现有养老机构能得到更好的服务。
5、减轻民众的养老负担。有些老人可以在社区居家养老,只需要社区提供定时探望,定时提供餐饮,这样可以减轻养老的负担。只有活动困难才需要在社区指定地方养老。
不管是物业提供养老服务,还是陈农夫品牌的天使之家提供养老服务,本质是给国家、社区、家庭解决养老问题。但是有一点,养老服务本身是商业行为,但是太过于商业行为又失去了养老健康服务的终极意义,我们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爱,老有所为。陈农夫提出:天使之家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体现。在天使之家倡导爱心、开心、健康,这是全人类共同想要的价值,所以天使之家养老服务,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应该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模式行为。
六部门:推动物业发展社区养老
新华网 2020-12-07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充分发挥物业服务企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响应快速等优势,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更好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促进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意见》共提出十九条措施,包括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丰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积极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监督管理和激励扶持五方面内容。
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
《意见》提出,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清理整合居住小区内各类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设施,经业主共同决策同意,可交由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改造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保障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新建居住小区应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要求,按照相关政策和标准配套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根据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进行增设无障碍通道、加装电梯等设施适老化改造,以及提供地面防滑、加装扶手、消除地面高差等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
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意见》提出,养老服务营收实行单独核算。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当内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部门,专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照料看护等定制养老服务,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对社区养老服务的营业收支实行单独核算。
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鼓励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加强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
探索开展居家老年人上门医疗卫生服务
《意见》提出,支持参与提供医养结合服务。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办社区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招聘和培训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护服务,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支持社区医务室、护理站与大型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就医双向转介绿色通道。鼓励医护人员到社区医务室、护理站执业,并在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探索开展居家老年人上门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开展老年人营养服务和健康促进。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办小区老年餐桌,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支持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
另外,《意见》还提出,配置智慧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配置健康管理、人身安全监护、家用电器监控、楼寓对讲和应急响应等智能设施。大力推广物联网和远程智能安防监控技术,实现24小时安全自动值守,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
丰富智慧养老服务形式。以失能、独居、空巢老年人为重点,建立呼叫服务系统和应急救援服务机制。支持打造“互联网+养老”模式,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等需求与供给,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便捷养老服务。
创新智慧养老产品供给。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研发推广智能可穿戴设备、便携式健康监测设备、智能养老监护设备、家庭服务机器人等智能养老服务产品,推进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新兴技术在居家社区养老智能产品中的应用。
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
另外,《意见》还提出,规范养老服务收费行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收费必须明码标价,在服务区域内的显著位置公示企业名称、服务内容、收费标准、投诉方式等事项,确保老年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鼓励商业银行向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并参照贷款基准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以企业未来收益权、土地使用权为担保发行债券。鼓励商业保险、基金、信托、社保基金等资金投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降低物业服务企业负债率。
“物业+养老”开启多元养老服务新模式
中国网2020-10-30 14:34:59
独居老人在家中遇到跳电情况该如何解决?社区养老该怎么破解24小时及时待命难题?“物业+养老”模式,物业究竟都能做什么?近日,在苏州市民政局指导下,虎阜日间照料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姑苏区首家原居安老响应中心,也标志着虎丘街道“物业+养老”原居安老新模式正式开启。据悉,该中心服务内容涵盖餐饮服务、医疗服务、生活服务、应急服务等八大板块。
“菜单式”养老服务供给,精准把握老人各项需求
虎阜社区联合物业共同启动“物业+养老”工作,利用物业“距离近”、“人员亲”、“硬件足”等优势,将24小时物业服务运用到养老服务中,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服务。同时还设置养老顾问岗,宣传解读养老政策,链接为老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精准性。据了解,社区原居安老响应中心成立之初就形成以“政府主导、物业执行、社区支撑、社会参与、老人反馈”的“五位一体”的物业养老服务体系,对辖区内60周岁及以上的常住社区居民进行“菜单式”养老服务供给。
每月26日的上午,社区的广场便民活动中就能看到不少物业的“身影”:磨剪刀、修鞋、理发、义诊、小家电维修……街道采用样本框,通过前期问卷调查,制定了《原居安老响应服务清单》,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提供方等一目了然。
在日间照料中心原有设施基础上,物业通过《项目清单》为老人精心配置了许多高科技设施:男女助浴点里有着挂墙式升降沐浴椅、挂墙式升降扶手、沐浴座椅、简易洗澡车等专业设备,上下楼还安装了“爬楼机”,运动器械、按摩椅等更是一应俱全。只要每月付50元“会费”,周一到周五都可以在这里下棋、跳舞、阅读、做手工,还能每月享受一次免费理疗、免费扦脚、免费助浴。目前,这里共有六七十位“会员”,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物业+”降低运营成本,探索养老服务更多元模式
“物业+”的模式结合目前社区中已有设施,增加开展满足居民需求的养老服务,不仅为老人提供了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也降低了整体运营成本。
今年以来,姑苏区全力完善普惠型高质量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和民政八大类援助对象服务全覆盖。虎丘街道“物业+养老”模式也是多元养老模式的一次新探索。
姑苏区民卫局表示,今后还将以更高标准,全力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在古城精细化养老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居家养老服务内涵,实现优质养老服务资源的充分互动、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据了解,今年姑苏区将预计完成新、改扩建8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0个助餐点、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夜间照护床位目标任务,并完成8家日间照料中心、3家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实现千名老人拥有各类养老床位不少于35张,圆满完成“十三五”收官任务。
住建部推动“物业+养老”模式 物业公司将迎转型风口?
新京报2020-12-03 16:30:44
12月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以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在意见的推动下,社区居家养老红利有望逐渐释放。当前物业企业上市正值风口期,加大转型和业务创新成为关键。而依据意见内容,物业公司成立独立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也将成为转型方向之一,因此融资渠道也将拓宽。
盘活既有公共房屋,补齐居家社区养老短板
意见明确要“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主要体现为四个层面,即盘活存量、规范增量、加强布点和设施改造。
尤其是在存量方面,意见明确要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其中主要是包括三方面的来源,即居住小区内各类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设施、政府所有的闲置房屋和设施、开发企业自持的房屋。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通过对此类存量房屋和房源的改造,有助于增加物业企业养老服务的房源供给,真正为后续养老服务提供条件。
此外,意见要求新建居住小区落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要求,按照相关政策和标准配套建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并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意见还重点提到,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和综合利用,推进居家社区适老化改造。
业内:物业服务企业融资渠道有望拓宽
在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方面,意见提出,养老服务营收实行单独核算,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组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
对此 ,严跃进认为,这一提法明确了物业企业后续的转型思路,尤其是支持养老服务品牌化、连锁化经营。
值得关注的是,意见提到,支持物业服务企业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养老需求,成立独立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物业服务企业已经取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营业执照的,允许其跨区域经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当前物业企业上市正值风口期,企业加大转型和业务创新成为关键。”严跃进表示,对于一些上市的物业企业来说,跨区域收购物业项目和加大养老服务,或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
在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方面,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向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发放资产(设施)抵押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并参照贷款基准利率,结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意见还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以企业未来收益权、土地使用权为担保发行债券。鼓励商业保险、基金、信托、社保基金等资金投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降低物业服务企业负债率。
严跃进认为,从内容上看,此次政策给予物业企业的养老服务较大的支持,包括用地和金融服务等内容。
严跃进进一步解释称,从传统意义上说,物业企业的资金来源比较狭窄,导致业务扩张困难。但是此次政策明确,其可以办理抵押贷款和发债等,这就较大地拓宽了融资渠道,对于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今后一些大型的物业企业,可以凭借此类业务在融资上有创新,或许这也将成为存量时代一个重要变化。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武新 校对 柳宝庆
高龄空巢老人生活照料怎么办?“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来啦
央视新闻2020-12-04 09:22:2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近日发布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切实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着力破解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长期照护难题。
意见提出,要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清理整合居住小区内各类闲置和低效使用的公共房屋和设施,经业主共同决策同意,可交由物业服务企业统一改造用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在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方面,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应当内设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部门,专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行、助医、照料看护等定制养老服务,鼓励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
同时,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办社区医务室、护理站等医疗机构,招聘和培训专业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护服务,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此外,还要完善监督管理和激励扶持措施,规范养老服务收费行为,拓宽养老服务融资渠道。
北京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物业都能做什么?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0-06-08 09:36:24
北京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其中探索实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的新鲜提法引起了较大关注。据民政局解释,这是鼓励物业公司结合目前的物业服务,增加开展满足居民需求的养老服务,比如可由物业单位为老年人提供送餐、打扫卫生等居家养老服务。
物业常驻社区,专业工人齐备,又一年到头与居民打交道,若由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入户服务,无疑是老年人生活的有力保障。目前在为老服务方面,物业能做到什么程度?而若想更进一步,可能尚有培训、收费、监管等环节要细致考量。
社区活动每年30次,参与者绝大部分为老人
靠椅排成一行、围布抖擞开来……上个周末,石景山八宝山街道沁山水北社区又一次“便民服务日”在小广场热闹开启。和往常一样,免费义剪区立即吸引了诸多老年业主。
不出大门就能将头发打理清爽,再去垃圾分类宣传区参加一轮答题抽奖,到文明养犬宣传区了解下最新政策,60岁的社区居民周书云对“便民服务日”称赞连连。作为第一批入住小区的业主,眼见着物业提供的服务愈发丰富,且对老年友好,她感慨生活在这里“很幸运”。
“真有点什么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物业和社区!”前几年,周书云曾发生了一次紧急状况,“突然要晕倒,感觉人像要‘不行’了似的。”独居的她下意识给物业打电话,没几分钟物业就赶到了。“一直陪在我身边,又张罗着去医院,后来慢慢那个‘劲’儿缓过来,觉得没必要去了。但有人在旁边,确实特别安心。”
北京远洋亿家物业沁山水服务中心客服经理李培花告诉记者,公司是2013年入驻沁山水小区的。起初其实并未想到将老人的需求“单拎”出来给予特别关注,但因物业管家每天都在楼里,当老人遇到困难时,会自然寻求物业帮助——去医院时,请物业帮忙遛狗;换洗窗帘,是物业帮忙拆卸;打水、跑腿更是家常便饭。
时间一久,再加上与社区居委会的合作联动,物业对哪家老人身体不好,哪家老人独居空巢等情况非常了解。尝试开展的几次空巢老人慰问活动,也得到了居民好评。
在此基础上,自2015年起,物业与社区联合,逐渐打造出“便民服务日”模式。每次制定服务主题,比如清洗地垫、打扫卫生,义务理发等,若老人行动不便,还可请理发师上门。当天气渐热,清洗空调滤网也会被纳入到服务中来,去年更新增了带业主出门春游的项目。
“每年社区活动不少于30次,全部是免费的。”李培花表示,这些服务虽以“关爱老人”为出发点,但始终没有限制参与者的年龄。“事实上我们发现洗地垫、洗滤网、参加理发等活动的绝大部分也都是老年人,说明老人对类似服务的需求确实比较大。”
平房老年住户占比近半,生活维修需求最大
相比商品房小区,在原本没有物业的胡同,通过政府购买增设平房物业,算是近年来的新鲜事。与小区物业变着花样“推陈出新”不同,平房物业“保障”的意味更浓一些,但要干的活儿可一点也不少。
今年初,北京宸源物业接管了东城区天坛街道东晓市社区的平房物业工作。经理申宝玉介绍,公司按照东城区平房物业管理标准来展开工作,主要负责环卫保洁、安全防范等内容,入户服务也占到相当比例。“哪家居民有事情,就给社区打电话,社区再联系我们过去。”
“物业肯定不是只为老年人服务,但我们这儿老年人确实特别多,党员值班最年轻的都得50多岁呢!”天坛街道东晓市社区书记左铭介绍,社区有238个平房院,5座简易楼,老年人占比高达42%。子女不在身边,老房又状况不佳,从这一角度来说,物业承担的很多服务,其实就代表了老人日常需求。“改线、换灯管、通下水、打扫院子……”申宝玉盘点日常接到的派单,大多集中在生活维修类,偶尔也要面对处置有毒蜂类等突发事件。更为特殊的是,接管社区平房物业工作还没满月,疫情便开始了,这也让大家对老人的需求有了更多认识。
左铭表示,根据管理要求,胡同封闭了一些出入口,客观上给老人出行带来了不便。“2月中旬,在防疫形势最紧张的时候,有位80多岁的大妈说子女都不在身边,买药原本上个坡出去就行,现在绕路会比较远,正在发愁呢。我们商量了一下,和物业一起去社区医院给她买了药,后来陆续又买了好几次。”
还有位老年居民,每周要3次去医院透析。为了尽量缩短走路距离,社区给老人留了电话,让他每次往返都打电话,这样物业就提前去封住的出入口帮他开门。“那个门是隔断改的,要好几个人一起才能抬动。近4个月来,只要一有电话,几位物业师傅第一时间就会赶去开门,从未耽误。”
老人的种种难处看在眼里,申宝玉表示,最近物业方面也在和社区商量,将来考虑对孤寡、空巢老人提供进一步的服务。“比如入户做家务,我们还有车,可以带老人去看病。”
服务界限应明晰,不能“帮完了还落埋怨”
对于将物业服务与居家养老相结合的探索方向,受访者均表示非常值得推动,同时也分享了各自的期待和建议。
在李培花看来,推行更多增值服务,首要考虑的是人员配比问题。“目前来讲我们要求前台8小时有人,另外8小时居民打来电话,通过转接可以正常接听。如果时间延长、服务种类增加,无论是收费还是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收费,都要人力允许才能做得更好。”
沁山水北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郑丽霞也有同感,在返京人员隔离期间,她和十几位同事除了执勤就是送快递,每天连轴转。“社区里需要特别关注的高龄独居老人,我们有个台账,目前还不算太多。除了物业、社区,还发动了稍‘年轻’些的老人进行志愿帮扶。如果老人全都要靠物业来服务,他们也是忙不过来的。将物业作为诸多养老力量中的一个分支,不将担子压得过重,或许比较合适。”
另外,以往物业针对的都是公共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巡查等,如果真的开展涉及护理的居家养老项目,员工肯定要先行接受相关指导和培训。“什么病如何护理总要有所了解,像糖尿病人沐浴,对水温是有要求的,不知道的话很容易产生纠纷。”
东晓市社区书记左铭则认为,为老服务若进一步深化,应该把服务进行定位,将“界限”明晰一下。“老人家里确实有需要的话,平时买个菜、送个米面都行。”事实上,这也是社区接下来想要和物业共同努力的方向。
“但有些东西物业、社区没法去做。”她坦言,平房物业尚未收取居民物业费,但个别居民却认为所有的事儿都是物业、社区的责任。“家里有蚊子蟑螂,会指责我们。还有70多岁的老人,非让我们跟着去买电动车,说孩子要上班没空陪。问题是他家里老伴也不同意买啊!真出点什么事儿谁担责任呢?帮助老人应该是在高兴的状态下,不能帮完了还落埋怨。”
物业管理专家路军港认为,随着社会老龄化,一个小家庭往往要为四个老人养老,负担非常沉重,出台这项政策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物业服务机构加入到养老行业,目前市场还没有成熟的案例。为了不把好事做“歪”,防止物业公司只是为了免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议有准入门槛。“需出台一些管理细则,而且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做。必须经过培训,然后分片区设定负责人,直接监管这一片的物业公司,同时起辅导作用。”
路军港强调,物业拓展养老服务不能免费,免费是不可持续的。但也不能高收费,将之作为一个盈利点,否则物业公司会忽略物业管理服务才是他的主业。应收取带有公益性质的费用,且为了精准快捷,有据可查,让老人子女和相关部门能实时了解,建议软件公司增加此类项目,辅助做好这项服务。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魏婧
编辑:匡峰
流程编辑:吴越
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正在快速显现。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迈入中高龄老人的行列,我国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一波养老照护的高潮。今年东莞两会上,“养老”也是代表们重点关注的话题之一。市人大代表钟伟宏提交了一份《关于培育“物业+养老”居家社区养老新业态的建议》;而市人大代表廖京、黎红则提出完善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市人大代表钟伟宏 受访者供图
鼓励开展“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截至2019年,东莞市户籍总人口251.0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24.21万人;预计2025年东莞市常住人口规模达到960万,65岁以上老年人48万;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080万,65岁以上老年人75.6万。另一方面,全市已运营养老机构51家,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提供涉老床位总数达到11264张,养老床位缺口数量较大。”钟伟宏摆出一组数据。
钟伟宏表示,因地制宜培育新型养老服务,是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鼓励和开展“物业+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能够为社区养老人群提供更到位、更便利、需求响应更快、效率更高的各类助老与照护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相对降低物业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成本,让物业企业的社区养老服务成为可持续的事业。
通过调研,他发现,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方面还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各镇街现有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层级不清,服务内容单一,设施功能和配置水平较低。二是社区居家养老的品牌化和连锁化尚未形成,虽然镇街有意识引入社会化专业机构,但服务内容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三是社区居家养老市场化水平较低,单纯依赖政府拨款远远不够,但社会力量投资顾虑又较多。
他建议,一是充分利用养老服务与基础物业服务的协同效应,设立更多针对老人的个性化服务、助老公益活动等。二是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点和综合利用,老年人较多的若干相邻小区,集中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可交由物业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上门、餐饮、文体、健身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养老设施使用效率。三是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养老事业发展,由政府牵头,联合优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养老事业基金,专门用于各地养老事业项目和养老机构的投入,扶持养老产业的发展。四是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专业化养老人员。
“解决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钟伟宏认为,“物业+养老”服务作为一项全新的探索,这也需政策层面的因势利导,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种养老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
▲市人大代表廖京 记者 程永强 摄
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市人大代表廖京、黎红则建议,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建设基本保障充分、中端供给优质、高端发展领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二是探索建立多渠道筹资、可持续运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深化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举措,完善养老机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政府购买服务、老年人照护补贴等相关政策。
三是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3种服务,打造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等6个层级的养老服务网络。
▲市人大代表黎红 记者 郑家雄 摄
四是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建,大力发展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专业化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落实“大配餐”服务体系,推进“平安铃”、家庭适老化改造,设置家庭养老床位、积极探索开展互助养老志愿活动等。
五是为老年人提供集“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临终期关怀”等服务于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
六是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创办东莞健康养老学院,培训优质养老服务人员,为养老服务市场提供高素质人才保障。
文字:查雨霏
摄影:程永强 郑家雄
编辑:李世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