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我们的父母养老,如何为将来的自己养老,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老人在家门口安度晚年,而子女工作尽孝两不误,这种“一碗汤的距离”的美好景象,仿佛温情脉脉的度量,寄寓着社区居民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本能需求:便利、可及,出行成本趋近于零。于是,作为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之外的补充和整合,“嵌入式养老”逐步走进我们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嵌入式养老”?
所谓“嵌入式养老”,就是养老机构与社区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养老模式,是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机构,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
如果大家看过刘德华主演的香港电影《桃姐》,那么应该对“嵌入式养老”并不陌生:电影中桃姐在一边手臂失能后入住的就是这样的嵌入式养老院。在香港,建在社区中甚至就是居民楼裙楼的小微型养老院就有很多。
横向对比来看,社区居家养老面临着个性化、专业化养老服务能力不足;机构养老面临着老年人情感慰藉的缺失,存在过度社会化问题。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市场主体适度嵌入到社会结构之中,将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资源都整合到这个平台上,既克服了家庭养老社会化不足的弊端,又解决了机构养老过度社会化带来的问题,是一种适度社会化的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还维系了老人们原有的社交圈和生活圈。
既然嵌入式养老既能够让老人就近养老,又不耽误子女工作,这种两全其美的养老模式在国内有没有成功的先例?是怎么运作的?有哪些优势和劣势?所有人都举双手赞成这种模式吗?国外有哪些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未来这种模式应该如何有效推进下去?接下来,我们一一解读。
PART 1:嵌入式养老的国内实践
(一)上海模式及经验总结
1.上海模式的实践
2014年下半年开始,上海以长者照护之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为重点,开展社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的试点工作,此后,这一模式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例如,北京市的驿站式养老、石家庄市的普爱长者照护中心等。
长者照护之家是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一般采取小区嵌入式设置,辐射周边社区。这种养老机构建设与社区之中,可以让老年人在不离开自己社区环境下,享受到养老服务。这一实践的开展,在社区建立起了更加亲民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的应用,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长者照护之家通常面积在300-500平方米,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为经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为三级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短期住养照料;为大病出院仍需康复护理或家属需要喘息服务的老年人提供短期寄养服务;有条件的长者照护之家可以根据自身供给能力和社区内老年人养老需求,开展其他可以延伸至社区、居民家庭的服务,如家庭护老者培训等。
比如,浦东新区的浦兴社区福苑长者照护之家是上海建设完成最早、证照齐全正式运营最早、公建民营的社区微机构,设施基础条件为室内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户外花园面积130平方米,核定床位数14张。主要为本小区及周边小区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等级3-5级的失能、失智老人,提供24小时托养、喘息服务、居家上门拓展性服务、失能家庭照护者培训等。
总的来说,长者照护之家并不鼓励老年人连续入住,对处于术后康复、大病出院的过渡期,需要医护人员陪伴并辅以一定康复训练的,可以安排入住;随后对得到及时照料恢复情况良好的老人,可以通过护士定期随访、家庭照护力量训练,以及护理人员每日的助餐、助浴等照料,将服务送上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家庭服务。
经过连续三年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推进,长者照护之家已经在全市广泛开展。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长者照护之家73家,床位数共计2100多张;到2017年底,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市化地区每个街镇将至少拥有一家长者照护之家。长者照护之家既是养老机构向社区、家庭的延伸,也是机构、社区对家庭养老的支撑。
2.上海模式的经验与不足
通过两年多来的实践,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模式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在实践中也是行之有效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这一模式在内容上填补了社区照料在喘息服务、中度失能老人服务、家庭护理专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空白;在能力上显著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及其对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支持能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区养老服务在专业性和效能上短板,缩短了和机构服务能力之间的差距;在效率上充分发挥了社区零散土地资源的作用以及各项社区服务之间的集合效应。总结两年多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的具体经验,主要有:
一是定位高起点、高质量,不仅硬件设施要达到标准,而且服务要具有专业性。上海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长者照护之家建设的通知》《关于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同时,通过招标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开放式运行,不仅为居住在设施里的老人服务,同时还面向社区居家老人开放部分服务设施,也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三是资源统合,既可以利用设施开展其他社区服务内容,也可以利用其他设施服务于入住的老人,以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与此同时,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挑战,比如社会上仍存有的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偏见,“希望有养老服务、但不要养老机构在身边”的邻避效应;如何更进一步整合社区内的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和居民志愿服务资源,在养老服务中形成更大合力;如何进一步降低服务机构的运行成本,提升效益等等。
我们认为,这些问题的提出,反映出当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尚在发展初期,社会正能量作用尚未充分显现、规模效应尚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度尚待进一步提高,是发展中的问题,应当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发展的方式来解决。
从长远看,要从当前的瓶颈问题出发,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发力,为社区嵌入式养老发展创造条件。比如,要加大人力资源保障,加快发展专业的护理员队伍,增加收入,提高服务水平;要构建稳定持续的机构投入机制,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形成长效运作机制;要加强监管,完善机构运作标准,为机构的规范运作保驾护航。
(二)合肥模式
1.合肥模式的实践
(1)政府引导,公建民营模式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合肥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用房均由政府提供,以免费或低偿的形式提供给专业养老机构运营,形式多为委托经营,政府与养老机构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费用由机构自营加政府补贴,嵌入式机构除享受养老机构的建设补贴外,根据入住老年人的护理等级,还享受床位补贴。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主要入住失能失智老人,分为4个护理等级,每月分别享有200元、300元、400元、600元的床位补贴。
(2)社会参与,专业养老机构发挥建设与运营功能社区嵌入式养老,改变了以往社区居家养老由社区承担养老服务工作的“大头”、政府为主要“买单者”的局面。引入专业养老机构进行建设和运营,一方面解决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的困局;另一方面也为社区中有需求的老年人就近入住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了平台。例如,逍遥津老人服务中心和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均是由安徽乐年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运营,除政府提供的养老服务用房以及政策性补贴外,整个嵌入式养老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均由该集团自主负责。
(3)试点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在摸索中发展在试点运行的过程中,庐阳区通过出台政策明确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服务要求,构建了服务质量评估机制,理清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与街道(社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初步建立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保障体系。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庐阳区逐步扩大了社区嵌入式养老的布点范围,力争至2020年实现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全区覆盖。
2.合肥模式的主要经验
第一,政府提供无偿或低偿用房是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基本保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典型特征,服务链条长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势必加重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运营负担。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的床位仅有12个,而工作人员就有7人。其中,行政人员1人、护士2人、护工4人。如果加上市场化的房租成本,不仅不能营利,甚至连基本的收支平衡都难以保持,更谈不上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合肥市庐阳区现行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其养老服务用房基本上都是街道(社区)无偿或低偿提供的,为了保障嵌入式养老机构能够安心发展,房屋使用合同签订的时间一般都较长,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签订的房屋无偿使用期限为10年。
第二,综合型养老机构连锁运营是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准入条件、评审标准以及功能设置、运营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嵌入社区的养老机构一般都是依托于养老企业集团。通过调查合肥市庐阳区现有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现,集团化、连锁化运营是这些嵌入式养老机构的重要特征。
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和逍遥津老人服务中心是安徽乐年健康养老产业集团设立的。万颐庐园长者照料中心依托的则是万科集团的养老服务机构,万科集团近些年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综合型养老机构连锁运营在服务质量、规模效应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成为了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的最佳选择。
第三,“一体化”发展和多功能运行是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嵌入式养老机构不仅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还将服务扩大到整个社区及周边的老年人。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也是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活动场所,多功能活动区面向社区的老年人开放,提供会客交友、棋牌娱乐、免费保健等服务项目,也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各类上门服务,如送餐、助浴、日托等。
医护服务的嵌入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的重要特征,因为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入住的老人主要是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医护服务是重点,医养结合是特色。嵌入式机构不仅要配备专业医师和护士,而且,还与附近的综合性医院签约,开辟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为微型“医养结合体”。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庐阳分院签订了服务协议;万颐庐园长者照料中心不仅自建了诊疗室,配备了全科医生和专业护士,还与四里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服务协议。
PART 2:嵌入式养老的发展优势与瓶颈
在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实施中,许多优势与不足也渐渐展现出来,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发展优势
1.小规模优势
所谓嵌入式老模式,显而易见,“小”即该养老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这种模式以嵌入式入驻社区,利用社区的闲置场地或者改建居民建筑,规模小且对地理位置要求不高,布点灵活,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闲置资源。相对于其他养老机构,资金投入需求更少,进而所要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小。在管理运营方面,较小的规模更加有利于管理层的规划运营,需求降低,更容易操控。低要求,易运作的优点,让其推广更加顺利。
2.情感优势
以往养老机构使老人与子女远距离分开,老人常年得不到亲人的关心与慰藉,这也是大多数老年人抗拒进入养老机构的根本原因。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由于其地理位置就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便于老年人家属和子女日常探望,也增进了父母与子女间的交流,社会接受度很高。
3.专业化优势
在筹建“长者照护之家”时,政府要求所聘用的服务人员必须持有相关从业证书,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提供养老服务。并且与专业的养老机构相互合作,由他们提供并引进专业的医疗资源。在洋泾长者照护之家,政府将嵌入式概念进行到底,在一栋居民楼内实行起“医养结合”的模式,其内设有医疗机构,有两位全职医生和全职护士在内为老人提供全天的医疗服务,配备有专门的诊疗室和药房。
4.功能多元化
在服务功能方面,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模式弥补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的服务类型,推出了康护预防、居家养老服务、短期寄养、机构内长期照护的多种服务范围,可供老人们根据自身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业务,融合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的功能。既有机构养老的基础设备支持,又有社区服务提供生活上的照料,还有专业的医疗护理,可以完全确保所有老人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有效的缓解了社会养老压力。
5.资源整合优势
嵌入式养老模式是建立在社区内部,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或土地,充分挖掘资源,降低运营成本,能够有效节约大量政府投入,为开办和推广创造了更有力的条件。该模式同时在社区嵌入式的基础上放大社区的溢出效应,不仅仅服务于机构内老人,对小区或周边有同意需求的老人,提供助餐、助浴、康复、洗衣等上门服务。并且开展连锁经营,扩大组织规模,摊薄运营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在部分“嵌入式”养老模式中,政府引进了社会资本的参与,通过采取租赁、承包、参股等方式将养老机构委托给私人企业运营。这种公建民营的方式中政府和社区、企业相互合作,不仅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家门口的养老院,为大量家庭解决了养老难问题,并且将多方面的资源有效整合,共同创造了一个政企合作的多赢局面。
6.政策支持优势
2015年6月,国家就出台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只要有10张床位以上就可以申请开办养老机构,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养老机构的开办门槛,为迷你型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上海市作为推广此养老模式的先锋,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不仅在床位费上给予补贴,对于机构内用的水、电、燃气、有线电视等方面的相关费用也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大力推广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建设。
7.弥补家庭养老的社会化不足
当前,两种趋势的发展导致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减弱,能力明显不足。一是人口流动化、家庭核心化的不断发展,造成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家庭不具有养老服务的综合功能;二是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发展,高龄老人越来越多,尤其是面对失能失智的老人时,家庭也无法发挥养老服务的功能。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样化、便捷化、专业化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上门服务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难题,入住服务可以方便家人的探望,日托服务可以免除家人的后顾之忧,喘息服务可以减轻低收入家庭的照护压力等。
8.克服居家养老的行动困难
在当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中,社会组织是载体,承接的服务主要是由政府“买单”的养老服务。在实际运行中,社会组织过于依赖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调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能力较弱。这种政府“单中心”的养老服务供给模式,不仅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而且不具备可持续性。社区嵌入式养老将机构养老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社区,街道(社区)通过协议的形式明确双方之间的权责关系,理顺了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嵌入式机构作为服务平台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配备专业的服务人员(执业护工、护士、医师等),进行专业化运营,既是收留社区失能失智老人的“微机构”,也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微基站”。
9.避免机构养老的结构性失调
前些年,各地纷纷把增加养老床位作为衡量养老服务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盲目增加养老床位,结果出现了床位空置现象,但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位置佳、服务条件好的养老机构依然“一床难求”,养老机构的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失调。相较于这种体量大、空置率高的养老机构而言,嵌入式养老机构位置佳、规模小,能够根据社区老年人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不断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
(10)利于弘扬尊老美德
入住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满足了老年人保持原有社区关系的情感需求,加深了社区内不同年龄阶层人员之间的代际交流,对于营造尊老、敬老、互助关爱的社会氛围具有很好的融合作用。
(二)发展瓶颈
1.运营收支不能平衡
与一般养老机构相比,嵌入式养老机构只有几十张床位,单单依靠床位费运营所得来的收入,很难维持整个机构的开支与运转。一般来说,养老机构最合理的床位设置是300张左右,而如果投入比例小,要靠床位费来收回投资费用以及正常运转,一般小型养老机构是很难的。以上海市浦兴路街道的福苑长者照护之家为例,该机构设置了14张床位,任职人员7名,另有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等6名,拥有床位数和工作人员的人数基本相同。除去其他运营成本,按照当下的收费标准来算,能够提供给每位员工的月薪只有3500元左右,是肯定不能平衡运转的。
2.社区居民缺乏认同感
由于社区居民的信任是降低嵌入式养老机构营运成本、扩大知名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嵌入式养老机构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前提条件,因此,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赢得社区居民的认同。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为社区老年人服务的重要功能,这是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并获得认同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区域有限,加之对相关服务成本的考虑,嵌入式养老机构一般不愿过多宣传其公共服务功能,仍以传统养老机构的宣传推介为主,因此,社区居民将其视为一般的养老机构,也导致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性功能未能全面发挥,致使社区居民缺乏认同感。
3.嵌入式养老中心落地难
社区嵌入式养老一般是在较为成熟的社区中嵌入小型养老机构,由于缺乏前期规划,没有预留养老服务用房和用地,大多没有适合嵌入式养老机构需要的场所。尤其是老城区,居民楼密集,更难找到适合设置嵌入式养老中心的房屋。例如,龚大塘乐年长者照护之家的用房得益于2012年庐阳区的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市中心的3个街道合并,空出的房屋解决了用房问题。
4.嵌入式养老功能发挥难
资源嵌入是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挥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其显著优势之一。但是,实际运行中的资源整合不足,成为制约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挥功能的重要阻碍,主要表现为政策资源整合不足和社区资源整合不足。在政策资源方面,目前各地支持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散见于各部门制定的文件中,缺少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政策滞后效应明显。在社区资源方面,嵌入式养老机构和社区之间是合作关系,双方通过协议的形式共同推动社区的老年人服务事业发展,但却存在“两张皮”现象。其突出表现在双方权责内容细化不够,对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量与质的要求不够具体,对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也不健全。
5.专业性人才不足,限制服务范围扩大
行业要发展,第一要素肯定是人才。养老行业更是如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来到这一行业,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目前,在养老行业存在较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相关专业的人才少,并且因为种种原因,毕业后很多相关专业的人才并不会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如何留住人才并且不断地吸引人才进入这一行业就成了嵌入式居家养老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一问题无法改善就肯定会限制行业的发展也就必然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
6.社会认知度低
其实这更体现的是一种观念如何转变的问题。目前,我国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还不成熟,大多人对这一模式还不算了解。所以,也存在社会认知度较低的情况。而更多地了解养老院这种传统的模式,但很多老年人又不想进入养老院,这无疑是矛盾的。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当前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难题。
PART 3: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发展的路径
(一)政府主导,制定促进嵌入式养老发展的政策
1.出台嵌入式养老服务实施办法
要鼓励街道(社区)开办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委托经营等多种形式引入市场主体,解决社区居民就近养老的难题,重点是社区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康复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等。要明确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准入资格、服务标准、主要功能、考核机制、扶持政策等。要放宽对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限制,降低嵌入式养老机构的准入门槛;要建立小型化、多功能、“一体化”的养老机构,发挥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对嵌入式养老机构租赁居民房作为社区养护中心用房的,给予部分房租补贴;对自行建设嵌入式养老中心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
2.鼓励嵌入式养老机构连锁化经营
探索将社区运营能力较弱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其他分散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招投标等方式“让渡”给社会养老企业统一运营。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品牌养老机构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充分发挥综合性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优势;鼓励现有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在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扩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规模,通过规模化运营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设立嵌入式养老机构,促进养老机构进行规模化连锁经营,提高养老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二)整合资源,构建嵌入式养老协同推进机制
1.建立社区与机构的协同机制
由于嵌入式养老模式的特殊性,街道(社区)管理和机构运营两者在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运行过程中需要分工协作。对于嵌入式养老机构来说,不仅是提供市场化有偿养老服务的主体,也是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综合性平台,承担一定的社区公益性服务任务;对于街道(社区)而言,合同不能一签了之,社区为老人服务也不能一放了之,监管必须跟上。因此,在机构和街道(社区)之间,必须建立分工合作的工作机制。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在签订合作协议时,应就责任分工、服务内容、受众范围、协调机制、评估考核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约定。
2.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
作为市场主体的嵌入式机构除了提供市场化有偿服务,满足社区一般养老服务需求外,还要整合社区的各类养老资源,有效满足社区老年人的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主要包括:各类养老服务设施、社区志愿服务人员、政府购买的养老服务等;除机构提供的各类为老年人服务的资源外,也可借助市场力量,充分利用网络吸纳其他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服务;整合医护资源,除嵌入式养老机构自备的医护资源外,还要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综合性医院等医护资源,构建社区“医养联合体”。
3.打造社区嵌入式养老示范中心
选择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较多的社区,建设一批嵌入式养老示范中心。通过整合闲置的老年人活动场地、活动用房等社区公共服务资源,开办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设置入住功能区、康复功能区、多功能活动区等,引入专业化的养老机构进行运营,为老年人就近提供长期照护、短期托养、生活帮扶、医疗卫生、休闲娱乐等服务,并辐射周边社区。
(三)搭建平台,增强嵌入式养老机构的辐射能力
1.发挥嵌入式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
要广泛宣传社区嵌入式养老,尤其要发挥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综合服务功能,改变居民将嵌入式养老机构等同于一般养老机构的固定认知。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在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开设养老护理知识公益讲座。例如,老年人在家中遇到突发情况该如何自救、摔伤了该如何处理等;邀请社区老年人亲身体验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服务,通过“口碑”效应逐步获得居民的认同,有效吸收社会资本,切实改变社区居民对嵌入式养老机构的抵触态度。
2.增加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
社区要协助嵌入式养老机构开展社区老年人需求调研,准确掌握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一是照料服务,为失能失智、高龄独居及其他老年人提供入住服务;二是助餐服务,利用自有食堂或与餐饮企业合作,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就餐、配餐、送餐服务;三是助浴服务,为居家生活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助浴、理发等服务,或引导老年人到机构感受专业身体清洁服务;四是助医服务,为社区老年人就医和转诊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巡诊、连续性医疗和健康管理等服务。
(四)分类评估,提高嵌入式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1.评估机制制度化
提高评估水平是加强政府监管、推进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虽然是市场化运行的独立机构,但在嵌入社区提供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其与社区是合同式的协作关系,服务过程和服务质量除接受街道(社区)和居民的监督外,还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建立评估机制,加强对服务过程的动态监管与评估。
2.评估主体多元化
建立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服务对象、社区居民、街道(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街道(社区)主要进行协议约定项目的评估,第三方则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公益性服务活动进行综合性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的费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财政支付。
3.评估内容科学化
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服务质量的“指示器”。要分类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养老服务人员主要评估其专业技能;满意度评估主要包括服务设施、收费标准、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以及社区开展综合性服务的频次、内容、效果等。根据评估标准,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具体负责考核嵌入式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兑现政府财政补贴和决定是否继续合作的依据,以此督促嵌入式养老机构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
(五)加强专业人才、管理队伍的培养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是一个行业发展进步的关键。
一是可以在高校列入养老服务专业,并开设相关课程,把养老服务列入学生的课程,对于未来高校毕业生择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还可以对养老服务行业注入具有专业性、知识性的新鲜血液。政府还可以开设志愿者服务制度,对具有养老护理知识并能定期或长期参与养老服务志愿活动的志愿者们提供相应的奖励,这样不仅解决了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还达到了弘扬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作用;
二是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建立从业资格类似的考试考评制度,考试合格者颁发相应的护理等级的证书或从业资格证书,对建立专业的、规范性的服务人员队伍提供可靠的保障,严格提升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的专业性、技能性建设;
三是创新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加快养老服务人员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心理咨询、助洁助浴、老年知识教育等各个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工作。依托高校开设培训课程,和本地甲等医院建立相应的培训合作,大幅度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四是保障并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建立合理富有弹性的工资调整机制,从薪酬方面保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PART 5:写在后面的话
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加速,出现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准确地掌握老龄化的现实问题,如何准确的把握老龄化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个时代,无论什么行业都讲求精准,对于养老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某一种养老方式肯定是无法满足我国这样一个多层次且需求复杂的养老现状的。例如本文提到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出现就很好地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但肯定不会是全部。那么,未来如何去优化现存的起到很好作用的养老模式,以及如何去发现新的适合新问题、新需求、新形势的养老模式,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