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 关注:3 内容:23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踢桃巴灵 > 智慧养老 > 正文
    • 智慧养老
    •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原创 第一财经广播 2020-08-29 19:49:55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媒体观察】

      未来在5G、物联网等新基建更加完善的中国,新兴技术必然会掀起全新的产业革命浪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会日新月异,政策也在不断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可以预见,智慧养老一定会成为趋势,智能设备会时时环绕老年人的生活……会不会用?老年人能否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医疗、精神世界的种种福利?

      今天的案例企业也是这方面的践行者:他们用科技助老的理念,帮助老年人与科技时代同步,也是一种在认知方面的基础建设服务。

      ——第一财经广播记者 王俊稷

      每个人都会老,如何老有所依、依有所养,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企业和百姓共同的关注。“养老事业”是个庞大的话题,随着“后抗疫”时期的到来和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发展,如何面向养老家庭新需求、维持养老体系和企事业单位良性运营,是老小孩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含章上海瑞福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李传福共同的关注。

      这个周末,两位“助老者”和来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 王琴 教授一起坐在由同学情怀公司支持、第一财经广播与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和投资校友会联合推出的《财智讲堂》节目录制现场,共同探寻问题的答案——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讨论热烈的节目录制现场

      “到底要不要向老人收费”

      “疫情对于线下的旅游和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有旅游线路和线下活动都暂停,年初有一阵子,公司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老小孩”是一家旨在用“智能相伴”服务场景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旅游、养老等服务的民营企业。创始人吴含章一直以来有个梦想——让公司成为老年顾客“乐龄生活”的连接点,而目前,他坦言自己只是国内养老市场上无数的探路者之一。

      “上半年以来,为了维持企业正常运作,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团队采取了线上直播带货的方式,从开始的内容直播——云游系列、健康科普系列、养老系列,到后面的老字号食品带货、养老社区直播等,希望引导老年人和年轻消费群体一样,慢慢养成线上购物的习惯。”

      上海已经深度老龄化,预计2050年左右国内养老市场将达8亿规模,吴含章相信,养老产品需求的科技化带给行业机会,但他也一直认为,经营养老事业“不等于光带玩”

      “智能化和适老化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以适老化的理念应用智能化产品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个性化服务,是行业的趋势。如:智能养老顾问,老年人使用熟悉的电视或音箱,通过遥控器或语音即可查询和获取相关的为老服务政策信息和服务信息,解决老年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如:离退休干部在线学习社区,把原先在线下开展的形势报告会、老同志看社会发展等搬到了线上,用直播的方式为老同志们服务,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吴含章

      老小孩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

      事实证明,吴含章团队的理念方向是正确的。疫情期间,“老小孩”的每场直播在线收看人次都超过了十万,这让团队坚信,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养老”的方式将带给小微企业更大赋能。

      “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做盈利模式的创新探索——比如,在网上建立一个面向老年/乐龄人群互动需要的社交平台,让用户在平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发帖、发图、发视频都可以,同时把这些内容有针对性地推荐给感兴趣的人群,让用户互动起来,再根据老年群体的需求,慢慢经营经过严格筛选的社区推荐收费项目——衣食住行,只要用户需要,都可考虑加入。”

      吴含章坦言,尽管目前收入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但随着疫情的日趋稳定,目力可见旅游行业已开始逐步回温,相信新业务将获得越来越多老年人接受和使用。但就目前而言,他也有很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惑,比如:如何做到项目市场化的同时,保障科学盈利、平衡公益开支?

      “凡是涉及‘赚钱’和‘花钱’的项目就会有资金缺口,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除了向政府申请补助和政策倾斜之外,怎么才能长效解决?每一次都要反复斟酌一个话题——这个项目很好,但运作起来,真的要向老年用户收费吗?”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吴含章诉说心中疑惑。他认为,这“是很多同行企业共有的难题”。

      吴含章觉得,经营好一家“乐龄事业”企业和服务好他的老年客户两件事,本身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公司花的钱和赚来钱的方式“都要设计清楚”。到底该如何来“打通老龄产业的支付环节”,吴含章期待能得到李传福理事和王琴教授的建议——

      “‘市场化‘要打通的几个环节,包括信息获取、提高信任度、销售渠道触手可及、促销方式灵活多样等。信息化赋能老龄产业是很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可以联结起老年人的需求和专业小微机构的服务和产品。但是,老龄产业还存在被服务者和买单者的分离,由子女为服务买单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如果引入金融手段,为子女提供金融服务,不仅能为他们的父母提供服务,而且能为他们未来自己的养老提供保障。”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养老市场是刚性需求”

      在上海瑞福养老服务中心主任李传福看来,“后抗疫”阶段,随着社区防疫防控需求的持续细化、深化完善,“更细分”的助老服务也越来越为市场所亟需——在政府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老年人普遍希望在家养老、在熟悉的社区养老的意愿被关注到,这就让更多养老/乐龄服务类企业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如助餐服务、外卖服务是否可以更细分以适合居家老人的需要?有些专门提供适合老年人的外卖餐食,就很受欢迎。还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帮助老年人独立居家生活的辅助器具,在护理床、轮椅、助行设备等设计上增添智慧功能,养老家庭可以选择购买,也可以选择租赁,同时也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李传福

      上海瑞福养老服务中心主任

      李传福说,据统计,2019年上海老年人已到了占常住人口的35%,其中,90%的老人在家养老,享受社区照护服务,7%的老人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3%的老人在机构养老,但就近些年的尝试来看,政府所能提供的养老助老服务,并不能完全覆盖市民的实际需求。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从2000年开始,上海市政府推进的养老实事项目,主要涉及增床、开设居家服务、助餐、长者照顾等。

      在李传福看来,作为政府公益行为的辅助——社会企业若根据市场需求提供选择更为丰富的助老服务,毫无疑问,不仅“叫好”,也可“叫座”。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激发机构和企业,联合开拓市场的潜力呢?

      “实际上我们看到,在金融+居家养老的探索方面,一些银行已经走在了前面,比如前几年建设银行推出的租房养老项目,减轻一些老年人和养老家庭面对的实际经济负担。”

      李传福介绍,从银行现有案例分析,这类将“存房”业务融入养老市场的新项目模式主要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在前端,银行为年长者或其子女提供出行服务和与住房相关的财富管理方案,帮助其一次性或分期获得房产出租收益并为其负责资产管理服务;

      在中端,银行推荐符合条件的存房养老长者入住合作养老机构的养老公寓,利用其提前获得的“存房”资金及资产管理收益支付养老公寓费用(在此期间,养老机构发挥专业优势,需要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规划、旅居养老、健康管理、医疗服务、养老金融管理等等特色养老服务);

      在后端,引入专业租赁公司开展住房租赁运营,保障老年客户相关项目的稳定收益。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李传福说,理论上来说,“存房+养老”等同类业务的推出及推广,其目标是进一步撬动社会冗余住房使用权从所有者转移至需求者,提高整个社会商品房的使用效率;深入而言,针对的正是“进一步应对人口老龄化、强化民生兜底保障,缓解社会的养老”等问题的创新实践,其理想目标应该是创造新的商业价值,实现养老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可经过几年的运营来看,似乎也并未达到理想预期。

      “老年人可以靠出租房产养老,但同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一揽子给钱’以后,遭遇物价上涨怎么办?‘拿到钱’以后,没有‘拿到服务’……政府发展的养老服务应更广泛、更专业、惠及面更广,目标是‘人人都能享受到、人人都负担的起’,这是企业所做不到的;而企业发展的养老服务应该是‘拾缺补缺’,提供给尚不符合享受普惠养老服务条件的家庭,或是更希望享受个性化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定制化’的需求,如目前企业建设的养老社区等服务设施。”

      在李传福看来,“政府公益+企业盈利”的天平从一开始就不是“非此即彼”的,但要“相辅相成”,还需要多方协同努力、摸索实践。

      “科技养老一定是未来的大方向”

      “简而言之,智慧养老产品的实际需求就等于行业机会。”说到企业可以“立马”考虑投入生产运作的行业方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王琴给出了参考答案,“我们认为企业也许正可以考虑通过推出‘配套产品’,实现在具体项目科技赋能方面的创新。”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科技养老,一个为年轻消费者熟悉,但却容易让老年用户产生“距离感”的名词。王琴说,就目前市场发展而言,针对不同的老年人群体,科技养老产品的需求也不同:

      【对于身体状况良好、行为自理的乐龄群体,适合的科技产品有】:

      (1)生活类智能产品,这是目前发展较快的智能产品,包括智能家居,智能恒温器,语音控制等,即可适用于大众市场,同样适用于老年人,但针对老年人要设计更简单,使用更方便;

      (2)健康管理类产品,如自助式健康检测设备、记录心率、血糖血压等设备;

      (3)辅助性设备,如GPS定位器,药品分配器等。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对于半自理或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需要护理类科技产品】:

      (1)基础护理设备,如护理床、轮椅及配套设施;

      (2)二是其他生活设备如卫生设备、洗浴设备、出行设备等。

      “智能护理设备是刚需品,不仅适用于家庭而且适用于养老院等服务机构,目前高性能的护理设施价格高,若能有效控制成本降低价格,会有更大的市场。”王琴强调,“这些设备可以单独发挥作用,但如果配套使用,实现数据共享,就可以形成对老年人生活或健康的整体画像,有助于对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此外,王琴特别指出,老年人很难处理众多控制中心和按钮,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最好能向实现“单一控制”或“统一控制”的目标靠拢:“一些集成相关产品的智能居家养老平台或终端,也面临较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在市场推广中面临教育消费者的难题。”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王琴告诉两位嘉宾和主持人:老年人本身是一个消费群体,“低价买好东西”是所有消费者共同期待的结果——也就是说,通过合理设计产品,企业和机构更有希望在一定时间内向 “盈利和公益”两全其美的结果靠拢。

      “传统上许多产品经由超市销售,现在开始更多地进入线上平台销售。平台可以借助移动互联或算法技术的加持,用更低的成本向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或者提供线下超市无法实现的便利,才可能赢得竞争。”

      王琴指出,这个过程“很艰辛”,因为在平台初创期往往需要靠“补贴”来吸引商家和消费者,资金压力非常大——但相对的,若能够吸引足够规模的用户,就会产生网络规模效应。

      “老年人具有相对忠诚特点,不太愿意频繁更换熟悉的生活方式,但一旦转移了,他们的忠诚度同样也会相对较高,且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熟悉的产品或服务。因此,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逐步拓展产品系列和服务内容,为之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吸引老年人群体,最终搭建起“商家-平台-老人”三方共赢的生态体。”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那么,“金融+居家养老”该“怎么做”呢?

      对此王琴坦言,居家养老可以减轻地产投入的压力,但许多设施需要持续改造,这也需要相应的投入,显然对家庭养老单位来说负担不小,所以政府、金融机构或租赁公司可以涉足,提供“以租代买”等符合用户需求的实际服务。

      “‘多种收费’的背后意味着多种服务,所以养老服务机构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服务,除了护理服务之外,满足他们更多的生活需求、保健需求、娱乐需求,这就是公益+商业的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机构在探索这一模式,吴总他们所做的也是这种探索。”

      “老小孩”看未来:科技+养老,这个领域的机会还少有人看到

      一财广播朋友圈又多了科技养老的朋友

      作者:唐漪薇

      编辑:侯忆枫、杨燊

      监制:魏雪雯、王俊稷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