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医药行业大有可为
踢桃巴灵 作者: 来源: 厚达智能 2022-09-27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党的十八大以来老龄工作进展与成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司司长王海东表示,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
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认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积极老龄观,促进健康老龄化,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产生是人类再生产模式转变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老龄化最大的短板,就是老年人不够健康。推动老龄健康事业实现从疾病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这是未来能否成功应对老龄社会乃至超老龄社会挑战的关键。
中国老龄化社会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让中国老年人更健康、幸福地度过晚年,中医药是关键。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凭借其在治疗慢病领域的独特优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自全球新冠疫情出现以来,中医药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救治,发挥了独特优势和作用。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慢性病发病比例也在逐步提高,《2019年国人健康报告》中提到,我国的亚健康人群高达70%!处于疾病状态的人群占比达到15%,其中慢性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以治病为目的的医疗模式,并不足以遏制慢性病蔓延的趋势,单一的治疗思路不足以攻克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偏低,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不合理膳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比较普遍,由此引起的疾病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亚健康和慢病管理,中医药具有独特的“治未病”优势。
治未病的思想源于《黄帝内经》,蕴含的是预防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人体内已经开始发生某些异常变化,但病象尚未显露,或者虽有显露,却不足以据此确诊病症的情况下,如果运用中医干预,治未病,不让“风起于青萍之末”,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疾病加重。中医治未病理念可以融入健康促进全过程、重大疾病防治全过程、疾病诊疗全过程,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9项主要任务,发展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被列为重点任务之一。规划明确到2025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要达到65%以上,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要达到75%以上。
在刚刚颁布的《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实施方案》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率达到75%这个数字又被再次提及,也由此可见国家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的政策导向及对中医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肯定。
中医药回归、重新成为国人生活方式是大势所趋,顺应了疾病谱由传染性疾病向慢性疾病转变、人口老龄化加快的时代需求,不但有助于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消费者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还有助于为降低疾病发生率,实现预防为主、关口前移,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