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养老”!江苏原居安老有了新选择
踢桃巴灵 我苏网 2022-06-24
6月23日获悉,由南京市秦淮区五老村街道五老村社区与专业养老服务公司联手打造的3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业,这也是该区首家由街道牵头组织的“物业+养老”试点单位。
“物业+养老”是今年民政部门主推的养老服务工程。服务站将结合小区老年人需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种养老服务。眼下,在江苏南京、苏州等地试水“物业+养老”新模式,为老人居家养老增加了一种选择。
设置试点制定服务清单破解居家养老难题
位于南京五老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刚开业,吸引了不少附近的老人前来“看热闹”。这家中心所在的片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老龄化严重。周边养老机构稀少、床位紧缺、价格较贵,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不仅如此,该片区所在小区曾常年处于无物管状态。
去年,社区召开业主委员会,引入物业管理公司。秦淮区五老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发展助餐、家政、代购、老年大学、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通过物业服务全覆盖推进养老服务全覆盖,破解老旧小区养老配套紧缺、服务供应不足等难题。
与传统机构养老相比,开设在小区里的“物业+养老”服务站更容易被老人接受。
苏州是江苏最早探索“物业+养老”模式的城市。近日,家住苏州虎阜花园的王老伯因骨折住院。考虑到子女住得比较远且工作繁忙,王老伯出院后,姑苏区虎丘街道虎阜社区和虎阜花园物业公司协商,请物业服务人员中有“养老护理员”中级资格证的杨文权照顾王老伯。
“我下班后吃过晚饭,六点多就到王伯家里,给他做好晚饭,搞搞卫生,晚上我就在他床边支一张折叠床休息,他有什么不舒服,我第一时间就可以照顾。”杨文权说。
杨文权在提供基本的物业服务之外,还能用自身特长对王老伯进行照顾,这是虎丘街道深入推进“社区+物业+养老”特色养老模式的独特之处。
两年来,虎丘街道多个社区联合物业公司,通过设置服务清单、建设智慧物业等方式,赋能物业公司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让物业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切实提升了老年人“原居安老”的生活品质。
叠加服务资源降低运营成本
事实上,物业发展养老服务,是多方共赢之举。以南京为例,现有户籍老人162.86万,老龄化率已达22.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7个百分点。其中,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普遍期待“养老不离家”。
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告诉记者,对于物业服务企业来说,鼓励其开展养老服务,相当于放宽了经营权限,业务范围的扩大,也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物业从事养老服务,有其天然优势。物业人员日常服务业主,与老人接触频繁,相对更容易准确掌握各户老人的需求。老人日常医疗、保健等服务都很强调时效,物业24小时驻扎在小区,能快速解决老人的紧急求助。
政策加码“物业+养老”融合发展
物业服务企业将服务范围延伸到养老,已是大势所趋。这一点,从密集出台的政策中可见。
2020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推动和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积极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
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需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不久前,江苏省民政厅等12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指出,提供养老服务,相对其他企业或机构而言,物业服务企业具有突出优势:邻近性、常驻社区、居民信任度高、在小区有场地等,并要求推动“物业+”“家政+”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市场有需求,企业有发展,老人能受益,“物业+养老”模式,有利于居家社区养老的快速发展。而在苏州已经探索近两年的这一模式,也已经小有成效。
在苏州,通过“社区+物业+志愿者”结合,建立了居家养老巡访关爱服务制度,采用电话问候、上门探访、建设智能呼叫系统等形式,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年人提供重物送货上门、用药提醒等爱心服务,遴选出首批“苏州市原居安老响应中心”;探索开展低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家庭保洁、起居照料、精神慰藉、陪伴就医等便捷服务,支持物业服务企业盘活小区既有公共房屋和设施,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深化智慧物业建设内涵,安装智能水电表、一键呼叫、烟感报警等设备,使智能化服务惠及老年人。
作为一项全新的养老探索,政策亟需更多配套细则,同时要加强服务监管,让这一服务模式成为老年人“身边、床边、周边”养老服务的有效补充。
来源:中国养老网 我苏网
时间:2022-06-24
整理:踢桃巴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