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 关注:6 内容:17

    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当前位置: 踢桃巴灵 > 养老金融 > 正文
    • 养老金融
    • 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踢桃巴灵  湖南日报  2022-06-23

      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将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健康养老深度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是促进健康养老服务消费增长的有效抓手,是推进养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格局的重要举措。《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提出,要加快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湖南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320万人,占全省人口19.88%,人口老龄化趋势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应立足实际,抓住“银发经济”新机遇,发挥金融强大的资源配置功能,助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强化政府引导,政策先行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发展方向与路径仍不明晰,亟需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建议在省级层面出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等系列指导意见,明确产业发展战略和重点任务。各市(州)可依据指导意见并立足本地实际,推出科技投融资、成果转化激励、人才引进培育、新型载体建设等配套措施,构建“1+N”的政策支撑体系。

        巧用产业引导基金。加快设立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引导基金,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参与,并按比例吸纳社会资本,以股权投资或资本金形式重点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上运营模式科学、市场前景良好的企业发展。

        加大政府采购力度。探索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加大对首批次、首台套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功能代偿设备、智能中医设备、智能看护产品、智能服务型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力度,带动企业新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升级。

        

        凝聚多方合力,提质扩面

        拓宽融资渠道是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根本。应汇聚“政策性金融+资本市场+债权市场+私募市场”多方合力,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注入“金融活水”。

        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政策性银行应深刻领会“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大意义,积极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提供中长期融资支持。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鼓励并优先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入选科创板上市后备库;面向智慧健康养老中小企业推出集合债权基金;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企业依托应收账款、小额贷款等基础资产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

        加快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依托湘江基金小镇,吸引经验丰富的投资管理机构合作设立面向种子期、初创期智慧健康养老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引导社会资本向智慧健康养老等科技创新企业集聚。

        

        创新服务模式,丰富供给

        应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精准对接智慧健康养老企业融资需求,加大产品服务创新力度,丰富产品供给。

        加强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发展特点和风险特征,采取灵活的利率定价、利息还付和贷款展期方式;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外部投资机构深化合作,探索“贷款+外部直投”等新业务模式;规范开展保单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信用贷款和科技人才贷款等业务。

        发展产业链金融。积极发挥产业链金融“强链”作用,探索“一行一主链”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协同创新能力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支持金融机构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链核心企业签发的商业汇票进行贴现;鼓励链上企业通过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应收账款抵质押融资。

        完善科技保险产品。鼓励保险公司针对智慧健康养老企业需求定制高新技术企业财产保险、产品责任保险等一揽子保险产品和风险保障方案;支持保险机构联合政府、高校及国有企业面向满足智慧健康养老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共同探索开发“首购首用”保险产品。

        

        优化管理机制,增强保障

        优化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是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有序发展的基石。

        提高信息化风险防控水平。探索建立针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风控模型和管理办法;强化产业链金融风险实时监测,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交易信息、追溯查询等方面的应用,确保资金真正流向企业。

        健全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前调查采用差异化评级标准,注重考量研发能力、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等要素;贷中审查可建立专门审批通道,以提高效率;贷后检查应重点关注企业的成长性、产品竞争力和后续融资进度,统筹考虑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大学金融发展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来源: 湖南日报  2022-06-23

      整理:踢桃巴灵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 任务
    • 到底部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